2歲乳牙掉了!合併發育遲緩,有可能是這種罕見病
乳牙早脫、長不高、經常發生骨痛、骨折,可能不是孩子發育不良,而是這種罕見病——低磷酸酯酶症(簡稱“HPP”)。近日,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罕見病醫學中心(籌)的相關負責人接受記者採訪是表示,自2023年7月舉辦第一屆HPP線上醫患交流會以來,累計已經聯繫到了全國各地十幾例HPP患者,而且有三分之一在幼兒時期發病的患兒。專家提醒大衆,乳牙早脫可以說是HPP在口腔方面出現的早期症狀。
據記者瞭解,目前香港大學深圳醫院通過“港澳藥械通”政策,率先引進酶替代療法,治療HPP的創新藥物在大灣區率先落地,這也是國內對於HPP治療方式的重大突破,這爲國內嬰兒期發病的低磷酸酯酶症患者帶來了希望。
越早發病,病情越嚴重
“這個疾病又叫低鹼性磷酸酶血癥,它是位列於《第一批罕見病目錄》的第50號疾病,是一種先天性骨礦化代謝缺陷引起的罕見骨軟化疾病。”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罕見病醫學中心(籌)副主任,骨科醫學中心主任杜啓峻教授告訴記者,“這個疾病很罕見,人羣中的發病率大概爲十萬分之一,在我國約有過萬的人罹患這個疾病。”
“簡單來講,就是患者體內鹼性磷酸酶(ALP)活性低下,導致骨頭不能正常地礦化,因此在胎兒時期就會發病,出生後患兒經常會有骨痛、骨折、下肢發育畸形等症狀,甚至很多患兒在2歲左右就出現了乳牙脫落。”
杜啓峻教授表示,HPP越早發病,病情就會越嚴重,比如胎兒時期發病,因爲我們的呼吸都是靠肋骨支持肺部的呼吸,一旦骨頭不能正常礦化,就會導致呼吸困難,胎兒就很難存活。
早期預警,乳牙過早脫落
過去很多年裡,大家對這個疾病認識不足,所以HPP也會跟成骨不全、低磷性佝僂病以及其他代謝性疾病(影響到骨頭)等混淆而被誤診。
近些年來,HPP逐漸被醫生認識,因此也在早期診斷上有了一些突破。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口腔醫學部副主任周立偉顧問醫生提醒,“患兒在1歲-2歲時,HPP在口腔方面出現早期的表現,比如乳牙早期脫落。”
“衆所周知,我們人類從出生6個月左右開始萌出第一顆乳牙,到2歲左右20顆乳牙萌出完畢,但是HPP患兒可能在1歲或者2歲多的時候就發生了乳牙的早脫,也就是說這是一種不是因爲牙周病,也不是因爲外傷而導致的牙齒脫落。”周立偉主任說,如果患者來到口腔科就診,針對這類不尋常的情況,建議醫生進行相關的磷酸酶實驗室檢測,這也要求口腔醫生有多學科診療的思維,在罕見病發現的早期能夠及時預警,從而可轉到相關的骨科、內分泌科和兒科的醫生進行協作診療。
無法及時治療,患者生存堪憂
由於醫療技術的進步,對這個疾病進一步認識,所以確診的HPP患者也越來越多。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兒科醫學部周佳瑩副顧問醫生介紹,目前通過臨牀影像、血液檢測,發現患者的骨骼發育異常,血清中鹼性磷酸酶指標低下以及結合臨牀症狀,大部分就可以確診。
與港大深圳醫院聯繫的患者中,大概有三分之一都是在圍產期或者嬰兒期的階段發病。杜啓峻教授說,“有一些患兒在等待治療的過程中,就死亡了,這是非常遺憾的,因爲已經確診HPP,而相關藥物的不可及一直困擾着我們。另外,稍微晚一點才發病患者也會出現反覆的骨折、骨痛,而這些症狀,我們也基本上沒太多好的治療辦法。可以說他們的生存狀態堪憂。”
依託“港澳藥械通”政策,大灣區有藥可用
過去這幾年,HPP傳來了創新藥物的好消息。杜啓峻教授解釋,這個疾病就是因爲鹼性磷酸酶的低下,不能協助骨頭礦化。而採用酶代替療法,補充代替本身不能夠正常活躍度的鹼性磷酸酶,就能骨頭正常礦化,從而避免骨頭因爲疏鬆導致的骨折、畸形,預防牙齒脫落等。
幸運的是,港大深圳醫院通過“港澳藥械通”政策,於今年7月5日引進目前治療HPP酶代替療法的藥物。“我們接診到一名37歲的女性患者,20多年來,牙齒陸陸續續脫落,兩年前大腿骨折,治療很久都沒有辦法癒合。來到港大深圳醫院後,採用了酶替代療法,她的骨裂逐漸癒合了,骨痛也有所緩解。”
專家還表示,酶替代治療是國際上公認的針對HPP病因治療的方法,對於小年齡的患兒以及症狀明顯的HPP患者,可以作爲首選治療方式。杜啓峻教授表示,創新藥物在大灣區的率先落地,是國內對於低磷酸酯酶症治療方式的重大突破,爲國內嬰兒期發病的低磷酸酯酶症患者帶來了希望。
延伸閱讀:積極參加臨牀研究獲得創新藥的免費治療
罕見病的治療藥物通常價格不菲,這使得很多經濟條件不好的患者很難獲得及時的治療。據記者瞭解,目前港大深圳醫院已啓動全球多中心的低磷酸酯酶症(HPP)III期臨牀研究項目,患者一旦納入臨牀研究,有望獲得酶替代療法。
另外,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內分泌遺傳代謝科、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小兒骨科以及廣州醫科大學附屬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內分泌科也均有相關臨牀研究項目。
文 記者 張華圖 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