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一丹獎會議舉行:熱議AI創新 突破教育未來

3月26日至28日,以“創新教學,迎接未來“爲主題的“2025年一丹獎會議“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舉行。本次會議由一丹獎基金會與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瑪麗·盧·富爾頓教學創新學院共同主辦,圍繞面向未來的教學創新展開討論。200多名來自高校、智庫、教育組織及基金會的專家學者參與會議。

當今,科技創新不斷涌現,人口結構發生變遷,社會發展瞬息萬變,這些都以我們難以預知的方式改變着未來。一丹獎創辦人陳一丹在致辭中表示,教育界應積極攜手AI,賦予教學全新可能。他指出:”教育系統成型於過去,運行於現在,需面對未來。爲確保這一體系與時俱進,我們須當不斷反思過去做得好或不好的地方,不斷評估教育體系當下的表現,不斷暢想未來的方向。”他強調,合作才能實現教育改變,不同的聲音能夠交流出想法、激發出思想火花。

在爲期三天的會議上,多屆一丹獎得獎者與教育專家進行了討論和互動,探討了當前教育面臨的挑戰,以及教育領導力、教育科技如何幫助我們迎接未來。

專家首先從人口學及全球發展的角度出發,指出更高的教育程度往往與更健康的人口、更強健的經濟和氣候適應力聯繫在一起,進而推動可持續發展。教育研究可以爲提高人口的教育程度帶來啓示,研究人員需要站在政策實施的角度思考,提出立足當地、具有經濟成效的舉措。

在教育體系層面,專家介紹了自己參與設計的教育體系如何實現教育變革。其中,教育創新的推廣和長期發展離不開與各國教育主管機構、民間社會及私營部門的通力合作。在教學實踐方面,專家從心理學、認知科學的角度出發,分享如何創新教學思維,以教學對象的社會及文化經歷爲中心,構建包容個體差異的“教育新生態”。

人工智能+教育方興未艾,專家認爲,二者的結合在惠及不同教育環境中的兒童方面擁有巨大的潛力。參會專家指出,教育科技開發者需立足當地環境,以使用者的需求爲中心,確保科技與教育不均衡地區的實際情況相兼容,才能以科技推動教育普惠。

會議設有多個互動環節,鼓勵與會者對小組討論的話題進行延展,與一丹獎得獎者進行實時討論互動。

“一丹獎會議系列”由一丹獎基金會與國際組織及教育機構定期舉辦,2024年一丹獎會議與經合組織在巴黎合作舉辦,歷年來分別與斯坦福大學、牛津大學、劍橋大學、西北大學、香港大學、哈佛大學在世界各大洲聯合舉辦。一丹獎基金會是一家國際慈善基金會,通過設置獎項及搭建教育創新者網絡,推動教育公益事業發展。一丹獎是具有包容性的全球教育獎,每年頒發一丹教育研究獎和一丹教育發展獎,分別授予對教育貢獻卓著的個人或不超過三位的團隊代表。2025年一丹獎獲獎名單將於9月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