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養老服務改革怎麼幹?多部委:加大財力投入和人才培養,加快培育銀髮經濟龍頭企業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周慧 北京報道

2025年,養老服務改革將如何落地?銀髮經濟還有哪些市場空間?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化養老服務改革發展的意見》(下文簡稱《意見》),文件是對加強養老服務作出的系統性制度設計,圍繞優化基本養老服務供給,提出了一攬子政策舉措。

1月9日,國新辦召開新聞發佈會,民政部副部長唐承沛在發佈會上表示,深化養老服務改革發展,是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關鍵任務。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加速發展,必須充分利用好2035年前後的重要窗口期,做好更加系統的應對準備。《意見》針對制約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問題,提出了系列舉措,包括加快建設縣、鄉、村三級養老服務網絡,鞏固居家養老基礎、強化社區養老依託、優化機構養老專業支撐作用等。

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農業農村部以及民政部有關負責人,分別從財力投入、人才隊伍培養、居家養老、農村養老服務補短板、失能老人照護、銀髮經濟等方面,介紹了2025年的工作思路。

加大財力投入和人才培養

財政部社會保障司負責人葛志昊在發佈會上表示,在推動養老服務發展方面,2019年—2024年,全國財政用於養老服務和老年人福利方面的支出超過5600億元,年均增長11%。其中,中央財政通過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等渠道安排資金超過1500億元。

據介紹,下一步,財政部門將認真貫徹落實《意見》精神,從三個方面持續發力。一是進一步加大投入。堅持盡力而爲、量力而行,指導各地根據經濟發展水平和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大對養老服務的資金投入。同時,進一步完善養老服務經費保障機制,擴大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養老服務供給,重點保障好特困老年人、經濟困難失能老年人等特殊老年羣體的基本養老服務需求。

二是進一步深化改革。繼續抓好縣域養老服務體系創新,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提升行動等試點工作,鼓勵地方加大推進力度,大力發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加快補齊農村養老服務短板,力爭形成可推廣可複製的城鄉養老服務發展模式。

三是進一步提升效能。一方面,加強對養老服務領域財政資金的預算管理,強化績效考覈和財會監督,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使用效能。另一方面,指導地方進一步優化養老服務資源配置,完善公辦養老機構的管理和運營機制,不斷提升全社會養老服務資源的整體效能。

隨着老齡化的加劇,養老服務發展的財政投入也在增長,如何讓財政資金的效應最大化?長期關注養老問題的盤古智庫老齡社會研究院副院長李佳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一是在資金投入不斷加大的同時,要進一步關注政策創新、讓更多的民營企業享受到政策紅利。二是在構築三級養老服務網絡時,應該儘早明確兜底、普惠和多樣性的邊界,更加有效地發揮政策補貼作用。

除了財力方面的投入,專業養老人才隊伍的培養也至關重要。“按照這次《意見》的要求,我們正在加快研究建立養老服務專業技術人才制度。”民政部副部長唐承沛在發佈會上特別提到,這樣養老服務人才就有兩條線,一條就是現在已經有的技能人才制度,另外一條就是即將建立的專業技術人才制度。技能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這兩條線可以相互轉化,通過進一步加強人才評價,打通養老服務人才的職業上升通道。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職業能力建設司司長吳禮舵也提到,下一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將重點在兩個方面發力,一是會同民政部研究設立養老服務專業技術類的新職業,研究建立養老服務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制度,進一步暢通其職業發展通道;二是會同民政部,在摸清養老領域用工需求、崗位缺工情況的基礎上,推行“崗位需求+技能培訓+技能評價+就業服務”的項目化培訓模式,力求培養更多專業化、職業化的養老服務人員,促進養老服務人才梯次發展。

重點推動人形機器人等技術研發

銀髮經濟已成爲社會廣泛關注的熱點之一。

唐承沛提到,《意見》提出要加強科技應用,研究建立養老服務相關國家重大科技項目,重點發展人形機器人、腦機接口、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新產品研發應用,現在各地有很好的技術基礎。

《意見》提到,加快養老科技和信息化發展應用。除了提及重點推動人形機器人、腦機接口、人工智能等技術產品研發應用;深化全國智慧健康養老應用示範,推廣智能化家居和智慧健康產品,探索開展居家養老安全風險預警和防範服務。

老年人口的規模需求,以及新技術發展的日新月異,讓圍繞養老服務相關的科技應用的市場潛力充滿想象空間,備受資本追捧。滿足老年人需求的人工智能應用,已經成爲了科技公司着力落地商業場景應用的重點領域。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2024年參加一些機器人展會也發現,人形機器人是2024年的風口產業,不少機器人企業都將養老服務應用場景,作爲人形機器人商業化應用的一個重要方向,但從記者觀察來看,目前的人形機器人的技術水平,距離成爲老年人的保姆還有非常遠的距離。

清華大學視覺與具身智能實驗室主任、千尋智能聯合創始人高陽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工業類機器人的應用場景相對簡單一些,適合先期落地,給老人提供服務的保姆、助理類的機器人是最擬人化的,對安全性以及大腦要求很高,適合後期落地。他對相關應用的落地較爲樂觀,他預計,十年後世界上百分之十的人有望能擁有一個自己的機器人助理,產業規模化和技術化水平提升到一定程度,機器人的價格可能也會下降到汽車價格的三分之一。

李佳表示,對於很多新技術企業來說,不能滿足於將已有智能產品簡單地推給老齡羣體,而是應該針對老齡羣體的新需求,使用新技術研究出新的產品。只有這樣,智慧養老才能從有用走向實用、好用。

圍繞銀髮經濟,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發展司司長劉明表示,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深挖和培育銀髮經濟消費潛力,從做好服務上做文章,推動銀髮經濟提質擴容。

劉明提到,要支持各類企業積極參與,加快培育一批銀髮經濟龍頭企業,推動銀髮經濟逐漸向多元業態發展;另外,要做優產品,引導經營主體匹配細分市場,健全產品服務的標準規範,提高產品服務品質和適老化水平。

劉明表示,從需求變化看,老年人羣體規模不斷上升釋放大量老年產品和服務需求,隨着消費意願和消費能力升級,需求結構正在從生存型向發展型轉變。特別是1960年以後出生的人,已經進入老年階段,這部分人消費意願和消費能力更強。從消費趨勢看,老年人與年輕人消費邊界不斷融合,成爲消費多元化發展的關鍵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