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臺灣邁入超高齡社會 專家:應制定永續策略
據國發會報告書數據顯示,2060年臺灣65歲以上老年人口將佔總人口38.9%。(圖片來源/pexels)
全球正面臨高齡化帶來的挑戰,逾20年的「高齡化社會」歷程中,人口結構正迅速影響社會,臺灣也將在未來2年內迎來更大的變革。高齡與少子化現象,造成勞力短缺、醫療資源負擔、家庭結構變遷、消費市場轉移及世代資源整合等,如何改善及因應,成爲政府和企業不可忽視的重要課題。
據國發會報告書數據顯示,2025年臺灣每5人將有1人超過65歲,屆時將邁入超高齡社會;2060年,65歲以上老年人口將佔總人口38.9%,顯示臺灣正面臨人口結構劇變。以日本爲例,平均壽命、老年人數和高齡化速度等指標皆遙遙領先,於是日本政府展開全面性的應對措施,包括企業高齡人才留任和轉任、彈性工作型態改變等;相較之下,臺灣在高齡議題上,雖然長照制度相對穩定,但在其他層面僅存在口號,高齡社會永續議題還需要有長期的應對策略。
臺灣高齡化政策暨產業發展協會前執行長陳雪慧認爲,高齡人口比例攀升,首當其衝影響的是產業層面,將改變消費型態、商品設計和服務模式。從企業社會責任的角度來看,公部門應積極與企業合作,兼顧市場趨勢、解決勞力短缺、善用中高齡人力,並制定高齡化社會的永續策略。如同全球報告倡議組織(GRI)提倡企業透過環境、社會、公司治理(ESG)等3方面資訊透明化,以永續報告呈現企業的發展,呼籲政府與民間企業面對挑戰,將高齡化課題縝密佈局。
高齡化議題不僅要透過醫療和長照問題解決,臺灣更要針對勞動力、財政年金、產業轉型、退休教育、交通住宅友善和福利方案等面向進行設計。公部門需重視決策層級、政策工具、人力預算和執行方案;企業部門則應持續投資社會企業責任,以應對高齡化社會的各個層面和體系,必須將該問題融入更長遠的策略,迎接高齡化社會帶來的無限可能,讓社會共創更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