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工作哪裡找?地方政府工作報告拼出“求職地圖”
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21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舉行新聞發佈會提到,2025年將實施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城鄉基層和中小微企業就業支持計劃,不斷拓展就業新的增長點。
從區域角度,各地提供的新增就業崗位,無疑就是新的就業增長點。2025年主要的就業機會將出現在哪些地方,這從各地近期召開的地方兩會上可見端倪。
截至目前,全國31個省區市已全部召開本地兩會。各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均披露了2024年城鎮新增就業數據和2025年城鎮新增就業預期目標。第一財經記者梳理髮現,去年主要經濟大省全部完成了年度就業目標,有的還大幅超額完成;今年預期目標基本穩定,經濟大省和人口大省仍然是新增就業的主陣地。
公開數據顯示,2025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達1222萬人,同比增加43萬人。另外,目前全國有農民工約有3億人。上述人社部發佈會透露,2024年,全國累計實現城鎮新增就業1256萬人,城鎮調查失業率均值爲5.1%。
經濟大省挑起就業“大梁”
2022年以來,中央多次明確經濟大省要在全國經濟發展中“勇挑大樑”。數據顯示,經濟大省不辱使命,其中,在承擔城鎮就業方面“挑大樑”的作用尤其突出。
目前,至少有廣東、江蘇、山東、浙江、四川、河南、湖北、福建、湖南、安徽和上海共11省市分別主動表達“挑大樑”的意願。這11省市恰好是2023年地區生產總值(GDP)前11名,當年GDP合計值佔到全國的六成以上。
而在就業方面,據國家統計局近日發佈的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公報,2023年末,共有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河南、四川、湖北、安徽、福建、河北、湖南、北京、上海、江西、陝西、重慶等16省市的二、三產業法人單位從業人員超過1000萬人。其中包含前述11個經濟大省,經濟大省的合計從業人數達28703.2萬人,佔到全國(42898.4萬人)的66.9%。
2023年末共有6個省份的法人單位從業人員在2000萬人以上,堪稱就業大省,包括廣東5285.7萬人,佔12.3%;江蘇3881.6萬人,佔9.0%;山東3250.9萬人,佔7.6%,浙江3208.9萬人,河南2642.8萬人,四川2114.2萬人。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2018年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5年來,廣東(674.8萬)、山東(440.9萬)、安徽(407.7萬)、四川(359.8萬)、湖北(283.8萬)、湖南(280.1萬)、河南(258萬)、浙江(257.1萬)、河北(240.6萬)共9省市的新增從業人數在200萬人以上。其中,廣東以674.8萬的新增人數遙遙領先,增幅14.6%;安徽以29.8%的增幅拔得增速頭籌。此外,湖南、四川、湖北、河北、山東的增幅也在15%以上。
這9省市在2023年末的常住人口也處於全國前十名。但常住人口第四名江蘇卻未出現在新增從業人數前列,甚至以5年累計下降47.6萬人的表現,成爲全國僅有兩個從業人數負增長省份之一。另一個爲北京,下降66.6萬人。
有區域研究專家對第一財經分析,北京的下降比較好理解,主要原因是近年來北京按照中央部署,在持續疏解非首都功能,大量一般製造業和企事業單位陸續向外遷移。江蘇近些年的發展勢頭強勁,經濟總量直逼全國冠軍廣東,但從業人數與經濟體量呈背離走勢,或與該省的經濟結構發生較大變化有關。比如,紡織、鞋服等傳統勞動密集型行業用工減少,個體從業者增加等,都可能導致法人單位從業人數減少。
不過,根據江蘇省政府工作報告,剛剛過去的2024年,江蘇城鎮新增就業143.02萬人,2025預期新增120萬人以上,這兩個數字在全國勇奪“雙第一”。這或許表明,江蘇重新開啓了大量吸收就業的新階段。
此外,根據各地政府工作報告,2024年廣東城鎮新增就業超143萬人,山東新增124.5萬人,河南新增120萬人,浙江新增118.3萬人,四川新增106萬人,湖北新增超90萬人,湖南新增79.8萬人,安徽新增75.95萬人,上海新增62.2萬人,福建新增53.1萬人。11個經濟大省合計新增就業超過1115.87萬人,佔到全國的88.8%。此外,2023年全國人口大省第六名河北,以新增就業89.9萬人領跑非經濟大省,北京也新增達29.9萬人。
2025年這些地方崗位多
邁入2025年,經濟大省仍然是衆望所歸的穩就業絕對主力,各地也拿出了展示信心的目標數字和具體計劃。
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顯示,2025年預期城鎮新增就業11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廣東省省長王偉中在報告中表示,今年將完善就業優先政策,實施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城鄉基層和中小微企業就業支持計劃,擴大就業容量,提升就業質量。
江蘇省預期2025城鎮新增就業120萬人以上。去年以來,江蘇各級財政就業資金支出達67.38億元,其中省和市縣投入35.83億元,有力保障了各項就業政策落實落地。今年,江蘇將進一步強化資金投入,統籌用好中央、地方以及部門資金,構建促進就業多元投入機制。
近日,山東省政府印發《關於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實施意見》,在全國率先提出建設高質量充分就業省份。文件提出,到2030年,山東每年城鎮新增就業規模保持在110萬人以上,新增高技能勞動者100萬人以上,失業水平有效控制。
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也明確將實施就業優先戰略,推進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城鄉基層和中小微企業就業支持計劃,做好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和殘疾人等重點羣體就業工作,加強困難羣體就業兜底幫扶,推動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確保城鎮新增就業100萬人以上,保持2300萬省外勞動力和240萬省外脫貧勞動力在浙穩定就業。
四川省預期2025城鎮新增就業85萬人,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爲此,四川將切實抓好重點羣體就業,始終把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作爲重中之重,穩定農民工就業,統籌抓好退役軍人、殘疾人、婦女、水電移民、退捕漁民等羣體就業。
河南省提出,2025年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10萬人以上。今年,河南將健全高質量充分就業公共服務體系,舉辦不低於5000場招聘會,促進人力資源供需精準對接。
其他經濟大省中,湖北省預期2025年新增就業70萬人以上,湖南省預期新增70萬人,安徽目標爲新增68萬人左右,上海預計新增60萬以上,福建預計新增50萬人。此外,河北預期今年城鎮新增就業86萬人;北京市預計新增不少於26萬人,歸集發佈不少於10萬個高校畢業生就業崗位。
以上13個省市合計預期2025年實現城鎮新增就業約1065萬人,相當於2024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總量的84.8%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