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關村論壇熱點觀察 科學離不開國際交流與合作 讓科技發展造福全人類
人民網北京4月28日電 (記者許維娜)“中國,尤其是像北京這樣的創新型城市,在推動科學知識發展方面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我目睹了中國如何利用基礎科學來推進環境和社會的進步。”日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東亞多部門地區辦公室主任夏澤翰在2024中關村論壇年會平行論壇“科學十年國際論壇”上如是說。
記者瞭解到,2023年8月,聯合國大會通過《2024—2033年科學促進可持續發展國際十年》決議(以下簡稱“科學十年”),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負責牽頭落實。此次“科學十年國際論壇”是在“科學十年”計劃的首年,針對該主題在全球範圍內舉辦的首次線下會議。
“‘科學十年’的目標之一是推進科學知識的發展,將其作爲推動人類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強大力量。”夏澤翰表示,本次論壇爲國際科學合作提供了一個獨特的平臺,期待各方能夠利用全球的科學力量,共同打造一個可持續的未來。他希望本次論壇能成爲開創性合作和知識交流的跳板,推動所有參與方走向更加光明的未來。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自然科學部門科學政策和基礎科學司司長鬍少鋒稱,與可持續發展相關的科學麪臨諸多挑戰,如基礎科學重要性認識不足、投入不足,以及不同可持續發展目標間的互補和權衡。因此,需通過支持科技創新政策和推動科技進步,加強知識共享,提高機構和人員在基礎科學、技術、研究、創新和工程學等領域的能力,使科學更好造福人民。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人類要破解共同發展難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國際合作和開放共享。
中國科學院院士、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研究中心主任郭華東表示,開放數據是開放科學的關鍵。開放數據不僅能推動開放科學進步,還能提升科技創新的透明度、可重複性和協作性,增強科學對社會發展的價值。要加快大數據基礎設施建設,需強化頂層設計,構建綜合數據生態系統,發展創新驅動發展模式,促進開放科學服務可持續發展。
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教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開放科學全球委員會主席安娜·瑪麗亞·塞託·克拉米斯表示,開放科學作爲一個生態系統,需強化人才和機構能力建設,構建完善的開放科學基礎設施,通過公平、多樣和包容的科學體系解決社會問題,爲後代創造健康未來。
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先進計算與關鍵軟件(信創)海河實驗室主任龔克表示,“科學十年”旨在培養科學素養的民衆。爲實現這一目標,可採取設計頂層制度、利用技術與數字資源、監測科學素養進展及發起公衆認知行動等策略,以促進不同文化和背景的人對科學原理的基本理解和相關決策的瞭解。
羅馬俱樂部智庫秘書長卡洛斯·阿爾瓦雷斯·佩雷拉表示,爲達到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需要符合倫理的開發和利用知識。推動跨學科教育實踐,發揮科學在社會進步中的綜合作用,充分利用並完善現有的數字基礎設施,構建全球跨學科網絡,加強對於可持續發展相關的科學創新投入,實現人與地球的和諧共生。
與會嘉賓向記者表示,“科學十年國際論壇”在北京召開,不僅標誌着中國在全球科技合作中的重要地位,也展示了中國在利用基礎科學推動環境和社會進步方面的實踐和經驗。期待在“科學十年”的號召下,各利益相關方能加強協同合作,通過開放科學的推進,提高公民的科學素養,共同構建一個更加安全、和平與繁榮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