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東莞中考落幕,預計7月12日公佈成績

“考完啦!”7月2 日下午,隨着2024年東莞中考最後一科歷史科目考試結束,看着陸續走出校門的同學們,爲期三天的東莞市2024年中考在此刻落下帷幕。據瞭解,今年,全市共有18萬名初二、初三考生參加考試,參考人數創新高。其中,初二年級有考生9.6萬名;初三年級有考生8.4萬名,相比去年增加了1.2萬名。2024年中考成績預計7月12日公佈。

各部門聯動,實現暖心護考

東莞市2024年中考期間,東莞市教育局派出33個督導組對各鎮街、各考點中考準備工作開展了3輪全覆蓋式督導檢查,並要求各鎮街派出督導員全程參與各考點考前準備和考中督導工作。公安部門增派人員維持考點周邊交通秩序,城管、供電、衛健等部門通力協作,共同爲今年的中考工作保駕護航,助力各位考生順利赴考。

在東莞望牛墩中學考點,鎮公安、交警、城管等部門工作人員聯合護考,保障考點周邊的道路通暢和學生安全,確保中考順利進行。在東莞中學初中部古梅一中考點,麻涌鎮教育管理中心、公安、疾控等多部門齊心協力、各司其職,全方位爲中考保駕護航。此外,各考點還爲特殊考生開放了綠色進場通道,爲肢體、視力等方面存在不便的考生適度延長考試時間,確保每位考生如期赴考、順利應考。

考生評價數學英語難,期待即將到來的假期

“終於放假啦!”當日18:00左右,萬江第二中學、東莞中學松山湖學校考點,不少考生陸續走出考場,他們面露笑容,和父母、同學、老師相互擁抱、合影,慶祝中考順利結束。幾位同學告訴記者,今年除了數學英語難度有點大外,其餘科目都是正常出題。對於即將到來的暑期生活安排,有同學告訴記者,暑假已經準備好出遊計劃了,非常期待即將到來的假期。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大部分考生都認爲此次中考的數學難度較去年更大。“數學可以說是今年最難的一科,我們班好多同學都沒寫完。”據東莞南城開心實驗中學的一名學生透露,此次中考數學試題較往年更加創新,特別是最後一道題,很多考生存在完全做不出來的情況。從學校老師方面瞭解,本次中考雖然英語與數學的難度較去年都有所提高,但學生家長們不必過於擔心。試題難度的提升是針對全體考生的,對於最終的學校錄取主要看的還是整體分數。

“準備去新疆。”“計劃去長沙。”東莞中學松山湖學校考點外,剛走出考場的學生們興奮地向記者說着他們的暑期計劃。據記者瞭解,不少中考生在這個暑期都安排了出行計劃,希望能夠好好放鬆一下身心。考點外不少家長也表示,非常支持孩子們的假期安排,辛苦了這麼久,孩子們確實需要“換換腦子”。

解析中考試題,專業老師給出建議

來自教育機構的三位老師分別對今年的中考語文、物理試題進行了解析。其中,兩位語文老師認爲,語文是以生活爲基礎的課程,課程實施要以生活實踐爲主線,這也讓今年的作文題有了濃郁的生活味。物理老師則表示,今年物理中考試卷總體難度不高,側重於對基礎內容的考查,對於基礎內容的考法也比較直接,如果學生對課本的基礎概念以及相關知識點熟悉的話,基礎部分都可以拿分。

據瞭解,6月30日下午,語文科目考試結束。今年,中考語文作文要求考生以“當好自己故事的主角”爲題目寫一篇文章,文體自選(除詩歌外),不少於500字,且文中不得出現真實姓名和校名。來自教育機構的鄭莉俐和周季清兩位老師對作文題進行了解讀。兩位老師認爲,作文題聚焦成長類作文,貼近中學生生活實際,注重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和道德情操。考生首先要審題立意。該作文題的題眼是“主角 ”,“主角”可以理解爲自己處於最重要的位置,發揮了最重要的作用。此題目不是要求寫影視劇的主演或處於中心地位的人物,而是指在自己生活舞臺中的中心角色。學生在敘事的過程中要注意寫出真情實感,注意敘事細節,從而道出“我”在關注自我、實現自我之後,所得到的對人生和對世界的深刻感悟或真摯感情。

兩位老師認爲,語文是以生活爲基礎的課程,課程實施要以生活實踐爲主線,這也讓今年的作文題有了濃郁的生活味。《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指出,寫作要引導學生“積極觀察、感知生活”“自信、負責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感受、體驗和思考”。表達與交流類問題或任務要注重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積累和學習經驗,記述生活經歷,表達情感體驗。今年中考作文題——《當好自己故事的主角》,很好地體現了這些要求。

7月1日是東莞中考第二日,對於物理試題呈現的特點,來自教育機構陳杰老師表示,今年物理中考試卷總體難度不高,側重於對基礎內容的考查,對於基礎內容的考法也比較直接,如果學生對課本的基礎概念以及相關知識點熟悉的話,基礎部分都可以拿分。同時,也有幾個地方(16題最後一個空、22題最後一問畫圖、23題最後兩個空)作了難度區分,所以想考滿分會有些難度。縱觀整份試卷,基礎較弱的學生,也可以拿到該拿的分數,對於想考滿分的學生來說,對細節、邏輯思維能力和運算能力要求較高。

文 餘曉玲 範彬彬圖 記者 文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