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臺灣服務業大評鑑─專家觀點-十年裡程碑 邁向新常態
受疫情影響,愈來愈多商家開始嘗試虛實整合的商業模式,擴大消費客羣及市場。圖/王德爲
提供超越價格的「價值」服務,才能提升顧客體驗,創造對品牌的高度忠誠。圖/王德爲
「臺灣服務業大評鑑」跨過了十週年的里程碑,不但受到業界專業人士肯定,更獲各級政府支持,是國內最大規模也最具公信力的國家級評鑑。今年在疫情陰影籠罩之下,評鑑團隊出動了38位具備專業證照的神秘訪客,動員高達1,299個神秘訪查人次,稽查範圍涵蓋了30個業種,345家企業,433受稽店點,受稽的服務人員超過2,100位,經過三個月的稽查順利完成任務。疫情氛圍無形的壓力下,我們仍看到臺灣服務業的磐石精神,呈現出堅毅不拔的生命力。
稽查期間國內疫情相較國際局勢雖保持在相對安全的情況,暫無本土確診案例,但持續近兩年的疫情衝擊,讓企業及人員處於轉型與適應的過程中,壓力明顯可見,評鑑專業神秘客也在過程中體會到許多未曾遇到的難題。譬如有的企業營業現場不接受顧客臨櫃需求,但是訪員受題目所限,必須現場完成訪查,因而必須用盡手段只求能順利完成任務。我們也發現到部分服務業者在人工實體管道和網站APP等自助遠距管道所提供的資訊和服務,未能完善整合,或並未具備高度一致性,以致消費者有可能在不同的服務管道得到不相等的服務內容,譬如營業時間不一致導致撲空,或是門市資料未能即時更新,也可能是優惠活動資訊過時…等等。服務業的一種趨勢,一種新的常態正隱然成型,亦即能夠提前佈局,將虛擬遠距服務予以完善提升,並和人工實體服務適當整合的企業,往往能夠提供消費者最佳的服務體驗,也更能從容因應當前變局。我們可以斷言這樣的服務新常態,會是在後疫情時代,臺灣服務業必須要調整、適應,並面對的關鍵課題。
年度三大重點建議
2022年的評鑑,我們如同以往觀察分析,根據最終調查的結果,總結出以下三個年度建議:
一、完善數位自助服務,提供舒適服務溫度
數位化消費已是不可遏抑的趨勢,遠距服務成爲必備選擇。數位自助服務管道需要降低顧客使用門檻,增進使用黏着度,以創造更多業績,也更有機會藉由會員資料和消費行爲的大數據分析找到顧客痛點。然而自助服務爲求方便快速,介面設計優先注重效能,往往難以兼顧不同顧客的需求,可能造成顧客使用的困擾,加上預先設定的程式判斷欠缺彈性和人工靈性,會帶給客戶冰冷欠缺溫度的服務體驗。因此,數位自助服務的人性化甚至智能化將會是未來關鍵。相對地,人工服務要凸顯價值則更應把握短暫互動機會,快速掌握顧客痛點,引導解決,以有溫度的服務,創造讓顧客感到舒適自在的服務體驗。
二、整合全通路多管道提供顧客選擇自由
虛實整合的全通路概念,已是當前服務顯學。然而,簡單多個管道「並存」的服務,不能直接與「全通路」畫上等號。企業與顧客產生交集的所有通路,必須具備同級的服務水平,共用同樣的企業知識庫,提供經過高度整合的服務及消費資訊,才能提供顧客真正的選擇自由。單一管道提供的服務水準不夠完善,可能讓顧客有被強迫、被欺騙的負面感受。不論是門市、客服、官網或APP,在傳統的企業往往由不同部門執行營運管理。但數位時代的顧客不拘於單一管道,會跳躍式尋找對自己最便利的選擇。因此從顧客體驗角度出發,在管理面加以整合完善,是所有企業面臨的挑戰。
三、經營顧客流程體驗提供價值創造忠誠
從顧客生命週期的概念而言,每一個與顧客互動的流程,從廣宣、探詢、服務消費、客訴、退貨或再購,都是創造體驗的關鍵。後疫情時代受到數位及遠距服務趨勢的影響,顧客的「時感」更加零碎,更不願浪費時間,對服務的需求更強調CP值,更要求快、狠、準!每一階段的服務,若不能創造具有價值的正面體驗,就可能被走馬看花的消費者快速遺忘。相對地,在這強調體驗的年代,只要能被消費者認可或銘記,他們也很樂意在社羣媒體上轉發推薦,進而形成口碑裂變,甚至因爲價值觀和喜好的高度疊合,形成激烈的品牌認同及忠誠。良好的口碑可能只是一時的行銷收穫,但正面互動體驗的良性堆疊,卻能反覆強化顧客對品牌的認同與信任。企業必須重視對顧客服務歷程,提供超越價格的「價值」,讓顧客有感,從而創造對品牌的高度忠誠。
與疫情共存 服務新典範
疫情後與之共存的當下,物理距離及服務執行的分寸也將隨着疫情演化改變。不論餐旅零售還是娛樂量販,服務業者必須在變局中找出持續前行的道路。數位化遠距化已是明確的趨勢,過往對服務的傳統認知也正被打破重構。一切都變了,但一切也都沒變,顧客同樣希望快速與便利,渴求價值與信任,希望服務人員展現溫度並解決問題。服務的模式和載體不斷演進,但人心之慾始終皆同。正因網路資訊繁雜難辨,選擇太多,消費者對於快速解決問題的需求才愈發強烈;正因網路和自助服務的便利需要讓渡更多個人資訊,消費者對於個資隱私及企業誠信的關注也更加明顯;正因自助智能便捷冰冷,消費者對互動溫度及挫折申訴的需求也更加顯著,這些固然是挑戰更是機會。從疫情開始以來歷經各種危機,臺灣人始終秉持堅韌求新求變。面對疫後新常態,更須以立足寶島,放眼全球的視野和心氣,共創服務新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