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後的世界

Steven

湯馬斯.佛裡曼(Thomas L. Friedman)的世界又熱又平又擠,是一本涵蓋政治、法律、經濟、社會、生態保育、道德倫理能源產業、企業管理、全球趨勢等不同領域的書,看似互不相關的領域,其實彼此存在着相互影響的關係。佛裡曼厲害的地方在於他把這些領域之間的關係解釋得淺顯易懂,一開始可能會覺得這跟這有什麼關係,後來就會發現,啊,關係可大了呢。我想以這本書所提到的綠色能源系統(整個世界的體制,不單指能源方面)作爲我對2013年後的世界的想像。

2008年7月是我即將上大學與本書出版的日子,雖然我一直知道有這本書的存在,但是直到2012年9月我才拜讀這本我念過內容涵蓋最廣的大作,同樣頁數的國際關係教科書都沒有它廣。佛裡曼在書中寫道:看似無藥可救的無解難題,其實就是大好機會的僞裝,這句話是我認爲最能連貫全書所有章節的經典名句,也是我們在生活中面對問題所應具備的態度,在國家及國際層面上,也是領導者應有的態度。

讓我們來檢視一下2008年7月後的世界,看看佛裡曼所提倡的綠色能源系統(包括能源的生產、使用、保育倫理、維護生物多樣性等)實現了多少。

1.政治上,京都議定書第一期承諾將於2012年到期,然而在2009年12月的哥本哈根氣候變遷會議上,各國代表並沒有取得共識,美國總統歐巴馬更是沒有到場,世界並沒有新的關於解決氣候變遷的協議來接替即將到期的京都議定書 。各國的利益不同,已開發和開發中國家的利益衝突更大,政治人物仍是以短期的選票利益爲考量而不是長遠的國家利益,甚至是全世界的利益 。

2.經濟上,2008年的金融海嘯及2011年的歐債風暴,重創了各國的經濟,在傳統的凱因斯經濟學下,各國主政者人民對環保、綠能、生態的議題重視度就有所下降,他們會將注意力放在擴大政府支出,創造一些短期但對長期無助益的工作 。油價大漲大跌,在9/21號是110.68美元,將時間拉長來看,油價長期而言是上漲的 。高價位的油價更利於佛裡曼所稱的產油國獨裁 ,但是2011年底的茉莉花革命,可能會爲中東的民主帶來一線曙光,只是敘利亞人民還在奮鬥。

3.能源產業上,太陽能產業的主要廠商大多處於虧損狀態,供大於求,由於中國廠商瘋狂擴產並出口到歐洲最大的太陽能市場德國,使得德國廠商的產品在價格上不利於競爭,而德國又有政府電力收購制度 (Feed-in Tariff, FIT),讓廠商享有 20年的固定價格收購保證,因此有了補貼錯人的疑慮 。

4.生態環境,還記得幾年前一張北極熊媽媽吃了自己小孩的照片嗎?是北極不斷地融冰,造成北極熊難以覓食 ,才吃了自己的小孩。而熱帶雨林也持續的砍伐,作爲開發中國家發展經濟的手段之一 ,雨林的生物棲息地屢遭破壞。

感覺2008至2012年的四年間,整個世界糟透了對吧?但是套句佛裡曼的話,看似無藥可救的無解難題,其實就是大好機會的僞裝。這世界已經夠糟糕了,但是事情總是一體兩面,危機就是轉機,糟糕世界的另一面-充滿機會的世界正等着我們去淘金。爲什麼這麼說呢?讓我們來審慎樂觀地預測一下2013年後的世界吧。

1.政治上,由於地球已經被人類糟蹋得夠慘了,大地之母開始反撲 。 很明顯地,這四年的天災威力不斷加強,各國經濟上的損失越趨嚴重,越來越多人相信高爾說的話是真的了 。天災可以是改變選民及主政者心態的工具,因爲在不改變轉向綠色就是等死 。 我們無法預測情況會有多嚴重,那麼就相信總有一天白宮和臺灣的總統府可能會被大水淹沒,石油巨擘的家可能因爲極端氣候而受到損害 ,到時那種事不關己的人就會遭受苦果 ,雖然無辜的人會先更慘,但至少在大家都慘的情況下,人就會感受到生存的急迫性。改變的部分就可能在於人的心態、政策、環保法令及規範、政黨的選舉訴求等 ,我們就非常有可能朝綠色經濟邁進,下一個中國十三五計劃就可能會比現在的十二五計劃更加重在綠能的力道

2.經濟上,天災和氣候改變,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特別是在農業上,由於美國先前用部份種小麥的地來種玉米提煉乙醇及推出QE1 、 QE2、QE3等量化寬鬆貨幣政策,造成以美元計價的糧食與石油價格上漲 。在臺灣更是面對着物價上漲,薪資成長停滯的問題 ,歐美及其他國家的情況也相去不遠。隨着能源價格上漲,更節能的產品不斷推陳出新,婆婆媽媽抗漲的方法非常多樣,消費的行爲也產生了轉變,老舊耗電的產品會隨着時間被逐漸淘汰,各種生產資源會被更有效的利用,因爲它更貴了 。 新的更節能更綠色的產品及產業會取代掉耗能又污染的產業,這不就是個機會了嗎?

3.能源產業上,還記得2000年的網路泡沫化嗎?佛裡曼指出,當時雖然有許多人耗盡家財,投資失利走投無路,但是當時的發展出的技術卻是日後的基礎之一 。雖然綠能產業也可能面臨泡沫化,但是在泡沫之後,我們難說綠能產業會無法再起,畢竟有了政治和經濟的因素影響,綠能的前途還是看好 ,只是它需要時間發展。一旦我們的生活朝向綠化,不只是公用電力的生產,連帶製造交通工具、建築、日用品時的能源使用方式,就有可能帶動新一波的就業潮 。

4.生態環境上,越來越嚴重的生態議題,會引起更多人的重視,因爲自然資源的減少連帶會影響許多人的生計 。此外,生態觀光之旅也可能取代濫用自然資源,一旦相關利害關係人認知到這更有利可圖,自然就會去保育了 。

作者Steven,東海大學政治系國關畢業,目前在臺東服役中。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

我認爲馬爾薩斯的悲觀論是梭羅的創新經濟成長論的驅動力。科技會不斷的進步是因爲除了上述四個因素外,還有數不完的誘因可以驅使人類的進步,誘因表示有需求存在,滿足這些需求就是機會所在。人類的需求將不只是要有好的生活品質,更是要能永續生存發展。對臺灣人民而言,愛臺灣也將不再只是政治上的概念,也包含愛護臺灣的自然生態環境及將臺灣打造成綠色王國。最後還是老話一句:看似無藥可救的無解難題,其實就是大好機會的僞裝,在未來的綠色能源系統的世界中,共勉之。

●作者Steven,東海大學政治系國關組畢業,目前在臺東服役中。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