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莫言拿下諾獎,劉震雲怎麼看?他的回答,讓衆人鬨堂大笑
2012年,莫言拿下諾貝爾文學獎,媒體紛紛問劉震雲怎麼看,劉震雲玩味的說:我哥洞房花燭夜,你問我的心情?這話讓衆人鬨堂大笑,殊不知,記者發問的背後有着這樣的原因......
當年的莫言憑藉一本《蛙》,斬獲了諾貝爾文學獎,這本書中用隱喻的手法,講述了當年中國的農村殘酷一角。
而對於莫言獲獎,在當時衆人的第一反應就是震驚,第二反應就想起了劉震雲,因爲尷尬的是,兩人在不久之前,剛剛進行過對茅盾文學獎的競爭。
在茅盾文學獎的評選中,劉震雲的經典作品《一句頂一萬句》收穫了大量的書迷,在這部作品中,充分展現了劉震雲身爲一個作家的深厚功力。
他的書和莫言的《蛙》比起來,這本《一句頂一萬句》充滿了中國人生活的哲學,所以每一位觀看的書迷,都被劉震雲的獨到境界所折服。
在投票的時候,劉震雲以壓倒性的票數,成功把莫言的作品《蛙》擠下去,斬獲了重量級的茅盾文學獎。
然而沒過多久,被衆多人認爲稍遜一籌的作品,扭頭就選上了諾貝爾文學獎,拿獎的第一時間,衆人心中的念頭則是,這獎拿的,真的沒問題嗎?
同樣是描寫中國社會,劉震雲寫的是活生生的中國人,寫出了當時社會典型的精神面貌,農村中的人在社會中漂泊的掙扎,在生活面前的麻木和孤獨。
而莫言這本拿獎的作品中,寫的則是關於當年計劃生育具體施行的政策,在他的筆下,始終有一悲傷的文風,而正如曾經有人所說一樣,諾貝爾獎只看重沉重的文學。
對於外國人來說,他們參不透劉震雲文學中獨特的味道,又或者說劉震雲的作品風格並不是主流,無論種種,當原本不被看好的《蛙》拿到諾貝爾文學獎的時候,衆人猜測劉震雲的心情一定十分複雜。
據劉震雲所說,在當時,記者們舉着話筒就圍了過來,一時間燈光也照在他身上,所以不回答轉身就走的話也不合適。
一向情商極高的劉震雲,沉吟了一會想起了一個十分不錯的應對方式,他清清嗓子緩慢的說着,哎我哥洞房花燭夜,你問我的心情?
這句巧妙的回答,就像劉震雲的文學功底一樣,只需要一句話就能將他的心中所想巧妙的呈現出來,短短一句話承載了太多的信息量。
諾貝爾獎對於作家來說,拿獎的那一刻,此時的意義或許能夠媲美年輕洞房花燭夜的時候,這種激動和喜事臨門的感覺,完美的描述了莫言的狀態。
而劉震雲用一個我哥,輕巧的就將兩人的關係表現了出來,兩人之間就像親兄弟一樣,並且劉震雲對於莫言拿獎沒有任何羨慕的心理,畢竟沒有弟弟會因爲哥哥辦喜事而嫉妒。
問句的方式,又將尷尬被逼問的境地瞬間逆轉,似乎變成了記者們不懷好意故意追問,僅僅一句話,就將劉震雲的境界展現的淋漓盡致。
生活中的劉震雲一直保持着通透的狀態,而他的發言和作品,也成爲了書迷們最喜愛的東西。
劉震雲的作品中,最擅長的即是解析中國人的精神現狀,他能夠一眼看透事物運轉的本質,在人與人的打交道中,市儈和欺壓是常態,劉震雲把人與人之間的羣體紐帶描寫的十分透徹。
他看事物的功力十分了得,劉震雲曾經能夠一針見血的指出人生活中的哲理,並且採用一種幽默詼諧的話語,平實的語言看似描寫的是書中人物的命運,但實際上卻是將幾十年前的國人生活呈送出來。
所以對於這位作家,不對他豎大拇指不行,然而諾貝爾文學獎對於作家來說,仍舊是一個巨大的誘惑,所以著名的主持人在此後同樣找機會向劉震雲發問,你認爲自己什麼時候才能拿諾貝爾獎。
劉震雲沉思片刻後,還是說出了自己對諾貝爾如今的態度,諷刺的是,當年的獎竟然頒給了美國一位著名的歌手鮑勃迪倫。
他說,諾貝爾獎頒給鮑勃迪倫,應該是世界上最大的幽默,這相當於,一個雞羣的領袖,忽然間鴨羣給他頒了個獎,這非常的不可理解。
這個充滿智慧的回答,直接讓主持人啞口無言,讓人不得不佩服劉震雲的語言能力,總是能夠讓自己在交鋒之中,永遠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