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女兒突然變成討好型人格,我才知道她在學校遭遇了精神霸凌

最近,我突然發現女兒有些反常。

她不再嫌棄我做的早餐難吃,不再抱怨我管得多,不再亂髮脾氣,提要求,也不再跟朋友們瘋跑打鬧,甚至有時候還會有意無意地討好我。

我雖然心裡納悶,但也沒有太在意。

直到前幾天,我看見她滿眼通紅地回家,小心翼翼地問她:

“咦,你這是怎麼了?你好像看起來很不開心,是發生什麼事了嗎?”

她淡淡說了一句“沒事”,就進了自己的臥室,然後一整晚都沒有出來。

晚上,我輾轉反側,猜測着女兒情緒低落的各種原因:

可能被老師批評了?可能跟朋友吵架了?可能最近學習有些吃力?可能身體有些不舒服?

我一夜未眠。

第二天,女兒上學走後,我到女兒的房間裡打掃衛生,無意中發現女兒書架上有本書插反了,我把書拿下來一看::

原來,這不是書,而是女兒的日記本。

我知道這是女兒的隱私,我不應該看,但我一想起女兒最近的變化、昨晚通紅的眼睛和房間裡隱隱傳出的啜泣聲還是忍不住打開了女兒的日記本。

厚厚的日記本已經寫了大半,從去年的11月到今年9月,我看了整整兩個小時,心也跟着疼了兩個小時,合上女兒的日記本,我更是泣不成聲。

我怎麼也沒有想到一向活潑、友善且從不缺同伴的女兒竟然有一天會跟校園霸凌扯上關係。

在女兒的日記裡:

有一個叫藍藍的女孩曾是女兒的同桌,性格強勢霸道,很不好惹。

女兒爲了跟她保持友好的關係,常常主動找她聊天,跟她分享自己的零食,幫她打掃衛生,陪她一起上廁所……

起初,她們的關係還算和諧。

直到有一次,班裡舉行書畫比賽,女兒得了一等獎,老師獎勵女兒一本很精美的筆記本。

藍藍想要女兒把筆記本送給她,女兒覺得這是自己的“榮譽”不想割愛,就拒絕了她。

從那以後,女兒似乎得罪了藍藍。

藍藍開始刻意地冷落女兒,常常陰陽怪氣地嘲諷女兒“小氣鬼”、“愛出風頭”、“綠茶女”……還在班級裡處處針對女兒,甚至拉攏小團體孤立女兒。

女兒穿了件碎花裙子,她嘲笑女兒是“翠花”。

女兒課間去上廁所,她慫恿全班同學在女兒進教室的那一刻,對着女兒齊喊:

“翠花來了。”

女兒在全班同學的鬨笑聲中快速走回座位,趴在書桌上哭了起來。

藍藍不僅沒有停止嘲笑女兒,反而故作輕鬆地對女兒說:

“給你開個玩笑,你至於嗎?你也太玻璃心了吧。”

女兒趴在書桌上無聲地哭泣,她又難過又不知所措,藍藍明明是在故意傷害她,卻又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反怪她嬌氣、心眼小。

女兒爲了改變這種難受的狀態,也曾以一種近乎討好的方式向藍藍示好,她天真地以爲只要和藍藍好好聊聊,對藍藍更友好些,就可以消除矛盾,回到從前。

可結果呢?

女兒好心幫藍藍拿作業本,藍藍故意扔掉作業本,說女兒的手髒。

女兒好心提醒藍藍有道題做錯了,藍藍反而舉報女兒抄答案。

女兒利用好幾個夜晚給藍藍手工製作了一條手鍊,還很用心地給藍藍寫了一張生日賀卡,藍藍竟然當着全班同學的面,嘲笑女兒送的手鍊又土又廉價,並大聲地把女兒寫給她的私密話當衆讀了出來。

更過分的是,在藍藍的影響下,其他同學也開始不自覺地排擠和嘲笑女兒。

她們會在女兒的背後竊竊私語,會互相使眼色,會見到女兒就大呼小叫,說“翠花、翠花、土的掉渣。”,會在女兒的抽屜裡放匿名紙條,會裝作不經意地撞掉女兒的文具盒、書本、餐盒……

女兒怕跟藍藍再起衝突,也怕得罪更多的同學,就選擇一直忍着。

忍着忍着,女兒非但沒有換來同學們的嘴下留情,反而在不知不覺中成了全班同學嘲笑、欺負和自覺遠離的對象。

老師組織兩人一組手拉手玩遊戲,全班竟然沒有人願意和女兒組隊。

同學們在教室裡路過女兒的座位,會故意繞路。

女兒的名字也不知何時變成了一個使人倒黴的詛咒,同學們不再直呼她的名字,而是用“她”和“那個誰”來代替。

女兒不斷地在日記裡責問自己:

“我真的那麼讓人討厭嗎?爲什麼她們要把我當成“掃把星”一樣的遠離,爲什麼我怎麼努力,都無法讓他們停止討厭我,我是不是真的不值得被人喜歡?”

看着女兒字裡行間的隱忍、痛苦、無助和悲傷,我一下子明白了女兒這段時間的變化:

女兒哪是突然懂事了,乖巧了,而是被自己的同伴們在一場隱秘的、痛苦的、沒有肢體暴力的“精神霸凌”中持久摧殘,讓她逐漸失去了往日的自信和陽光,失去了對關係的掌握和嚮往,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懷疑和內耗中。

以前,我一直覺得校園霸凌就是被毆打等公開的肢體暴力,而忽視了,有一種霸凌雖然不會讓孩子的身體受到傷害,但卻會給孩子的心靈和精神帶來無法想象的痛苦。

尤其是女孩之間。

它不會有劇烈的衝突,但殺傷力十足。

它看似友善,實則處處打壓孩子,看似無意,實則包藏禍心。

它很難被老師識別,但所有其他孩子都心知肚明。

它常常藏在最隱秘的暗處,披着友誼的外衣,用隨口而出的嘲笑、無意的小玩笑,暗戳戳的小心思,背地裡的造謠和孤立,對孩子進行着隱秘而持久的精神傷害。

比如,12歲的李玲陽光可愛,是成績優異的班長,也是舞臺上耀眼的文藝骨幹。

她的身邊從來都不缺朋友,直到有一次春遊,一位男同學向她表白,事情開始發生了改變。

她發現經常有女同學在背後議論她,笑她發育了還不穿內衣,不要臉。

她只要跟男生說話,就會被同學說:

“不守婦道”、“太騷了”。

甚至還有同學在學校的貼吧上開了一個帖子專門罵她醜,綠茶婊。

漸漸的,李玲的自尊自信被完全擊碎了,她開始上課不敢舉手回答問題,唱歌也會跑調,迴避跟任何男生交流的機會,她把自己封閉了起來,她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又醜又惹人討厭。

還有,前兩年熱播劇《小捨得》裡的米桃,也曾因成績好被同學排斥,甚至被曾是自己最好的朋友歡歡刻意疏遠、敵對:

故意不帶她玩,一看見她來了,就跑得遠遠的;

她發作業本,不接,不跟她說話;

她管紀律的時候,故意搗亂。

最終,米桃承受不住被孤立、被討厭的痛苦,得了抑鬱症,不得不退學回了老家。

演員馬思純也曾自曝過自己被霸凌的痛苦。

初中的時候,她長得胖、但跑步快,有位同學總是陰陽怪氣地嘲諷她:

“長那麼胖,怎麼還會跑這麼快?”

後來,她轉學去了北京,有空就會給關係不錯的幾個同學寫信。

可她發現,每次寄信,似乎對方都收不到。

她後來才知道,那個經常嘲諷她的女生經常把她寫的信當着全班同學的面大聲朗讀出來。

還有一次,馬思純把喝剩的可樂隨手放在了桌子上,竟然有同學趁她不注意,在可樂裡放了抹布水、粉筆灰、拖把水。

時至今日,這些痛苦的記憶,也一直折磨着馬思純,成了她不自信的開端,也成了她抑鬱症的始作俑者。

所以,你看,隱性的精神霸凌,就像“鈍刀子割肉”一樣,雖不見血,但也足以摧毀孩子的自尊,耗盡孩子的內心能量,讓孩子在日復一日的心理折磨下變得自卑、焦慮、自我懷疑,留下一生都難以抹平的心理創傷。

精神霸凌帶給孩子的痛苦,真的遠比我們想象的可怕,足以引起我們的重視。

女兒被霸凌的事,讓我很是心痛。

我一邊自責自己的遲鈍,一邊痛心女兒的隱忍:

我想不通。

爲什麼女兒承受了這麼多痛苦,卻不在第一時間告訴我們或者告訴老師呢?

爲了解開這個謎團,我上網查了很多資料,諮詢了很多身邊的朋友、老師和心理學專家後,才明白:

其實,很多女孩遇到這種隱秘非暴力“精神霸凌”,都會選擇隱忍,原因有2個:

1. 女孩對關係的需求感更強

作家雷切爾曾經說過:

“女孩會不惜一切代價避免孤身一人,其中就包括維持一段施虐的友誼。”

女孩對關係的需求感天生就比較強,她們殷切地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和喜歡。

爲了維護友好的關係,她們很容易陷入被關係拿捏、被關係挾持的困境中。

同事告訴我說,有一次她送給女兒一條漂亮的圍巾,女兒帶着去了學校,當天就送給了自己的閨蜜。

晚上回家,女兒請求她再買一條一樣的圍巾,她問女兒:

“你自己明明很喜歡,爲什麼還要把圍巾送人呀?”

女兒說:

“她說她想要,我如果不給她,她就不跟我玩了,我害怕她不跟我玩,所以只好送給她了。”

所以,你看,強勢的女孩會把關係當作武器,利用關係掌控別人。

重視關係、珍惜關係的女孩,則往往容易成爲被拿捏、被剝削的那一方。

剝削者,肆無忌憚地索取和欺壓。

被剝削者,就要承受更多的委屈和妥協。

這就是爲什麼閨蜜之間的友情,也會成爲傷害孩子的利劍。

2. 被“好女孩綜合症”困住了

一直以來,我們給女孩的教育都是:

你要溫柔,要友善,要聽話,要顧及別人的感受和情緒,要合羣,要被喜愛,要受歡迎……

你不能像男孩子那樣直接動手,大聲吵架,發泄不滿,你要壓抑自己的情緒,盡力避免衝突的發生。

結果,女孩們學會了溫良恭儉讓,也被困在了“好女孩”的枷鎖裡。

她們無法識別其中的惡意,以爲一切都是自己的錯。

她們更不懂得如何發泄自己的不滿,表達自己的憤怒,不知道該如何明確地拒絕傷害,只能隱忍着,在痛苦中獨自煎熬着。

她們不敢告訴父母、老師,怕被父母和老師責怪:

她們不敢反抗,害怕激起別人更大的討厭,不敢求助,害怕父母和老師對自己失望,所以,她們只能爲難自己,痛苦隱忍。

知道女兒一直隱忍的原因後,我跟女兒進行了一次睡前長談。

我擁抱着她,告訴她:

“媽媽知道你最近很難過,媽媽也很難過,但媽媽想告訴你:

孩子,這不是你的錯。”

話音剛落,女兒的眼淚就奪眶而出。

我幫女兒擦去眼淚,堅定地對她說道:

“以前,是媽媽錯了,媽媽總教你善良有禮,卻沒有告訴你,面對他人不懷好意的攻擊,我們不必逆來順受。

比起那些外界賦予女孩的刻板印象,媽媽更希望你能尊重且重視自己的感受:

凡是讓你不舒服的行爲和語言,你都可以明確地告訴對方:

我不喜歡這麼做,請你以後不要對我說這樣的話。

你說的不對,這不是事實。

你要知道,人性總是欺軟怕硬,傷害也總是由小到大。

你只有擲地有聲地拒絕,明確地反抗,纔不會給別人留下傷害你的機會,才能擁有“不好惹”的氣場,才能擊退那些隱形的霸凌。

你要相信,不管發生什麼,爸爸媽媽永遠在你身後,爲你撐腰。”

女兒在我懷裡哽咽痛哭,似乎要把自己長達11個月的委屈全都發泄出來。

那一夜,我撫摸着女兒的背,聽着女兒的傾訴,跟女兒探討着女孩們的地下戰爭,探討着什麼是真正的朋友,探討着那些霸凌者陰暗爬行的小心思以及如何有力地反擊她們。

我能清晰地感覺到女兒內心正在一點點溫暖起來,重新擁有了穿越黑暗的勇氣、力量和自信。

接下來,我會站在女兒的身後,陪着女兒打贏這場關於“精神霸凌”的反擊戰。

我知道,社交永遠是女孩世界裡逃不過去的課題。

同伴之間的精神霸凌更是防不勝防。

但我相信,只要給與孩子足夠的愛與接納,教會孩子如何選擇朋友,如何識別霸凌者的心機,如何勇敢有力地反抗,如何處理矛盾和衝突,就一定能讓孩子在校園的叢林法則中游刃有餘,就一定能夠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珍視自我,擁有一段雙向奔赴的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