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75只!大連老鐵山創中國大陸單日遷徙猛禽數量新紀錄

【文化中國行】

9月23日,遼寧蛇島老鐵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秋季猛禽監測單日記錄猛禽11175只,是中國大陸秋季猛禽監測的首個“萬猛日”,打破了老鐵山2023年9月22日的7561只的單日最高記錄。

從老鐵山成羣遷徙過境的猛禽。(保護區供圖)

在今年7月的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二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遼寧大連蛇島-老鐵山候鳥棲息地是五個保護地之一,也是遼寧首處世界自然遺產。遼寧蛇島老鐵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大連旅順口區西部,遼東半島的最南端,與山東半島隔海相望,是候鳥通過渤海海峽的最近通道,因爲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生態環境,老鐵山成爲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飛通道上的一個重要節點,被稱爲“老鐵山鳥棧”和“中國大陸第一觀猛勝地”。

據瞭解,該保護區於2018年啓動猛禽監測工作,至今已連續開展7年,年平均監測猛禽數量6萬餘隻,2023年監測數量最多,達到85567只,實現日均“千猛日”。截至2024年9月23日,今年已記錄遷徙猛禽43449只。

飛躍老鐵山的鳳頭蜂鷹(徐譚 攝/光明圖片)

9月23日,大連陽光明媚、微風徐徐、能見度高,熬過了連續3天的大風,猛禽監測員終於迎來了一個好天氣,這是適合猛禽遷徙的絕佳天氣。天剛矇矇亮,監測員就帶着期許的心情趕到了監測點,按照猛禽遷徙監測的往年經驗,積壓數日尚未渡海的鳳頭蜂鷹應在近幾日會集大羣遷徙,大家都認爲今天會迎來監測數量的大爆發。但是隨着時間流逝,猛禽的數量似乎並不如預期的那麼多,直到臨近中午11點,當日總數才1000多隻,就當大家以爲這又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千猛日”時,情況似乎有所不同了。當志願者用熱成像儀瞄準遠處山坡時,突然發現了數不清的小黑點。“大羣蜂鷹來了!!”志願者們立刻精神了起來,坐直身體、固定好望遠鏡、拿起計數器,開始了專注的計數工作。

遷徙途中的黑鳶(徐譚 攝/光明圖片)

三隻,五隻,十隻,二十七隻,志願者們開始報數,起初還只是零散的小羣,但幾十分鐘內,從山坡上冒頭並集結成羣的蜂鷹數量驟增。

一百四十隻,二百隻,三百七十三隻! 蜂鷹大羣不再只從一個位置現身,而是沿整條山脊由西至東紛紛升空,集結成巨大的“鷹球”,在盤旋着拔升高度之後以,以極快的速度飛躍大平臺上空,形成無比壯觀的“鷹河”,從志願者們的頭頂上飛越渤海海峽。11時至12時,蜂鷹的數量便達到了668只。

12時至下午1時,蜂鷹也以幾十只的大羣穩定盤旋升空並紛紛渡海,統計數量達到1154只。下午1時之後,從志願者口中報出的數字甚至從2、3百隻,漸漸達到了400只以上。

下午1時到2時的蜂鷹數量達到了驚人的2578只,截至此刻的蜂鷹總數也超過了5000只。“超過五千只了,今天應該是今年數量最多的一天了”。這個時候的志願者們還不知道自己接下來兩個小時將見證的歷史。

根據往年的經驗,蜂鷹在下午2時左右會停止大羣過海,或在嘗試過海後返回。但是,今天的蜂鷹並沒有就此停止。鷹河仍在源源不斷地流淌,下午2點半,今日的蜂鷹總數超過了7000只,23日的遷徙監測總數也即將超過以往的最高歷史記錄。“今天能破紀錄嗎?”蜂鷹沒有給衆人留下多少疑問的時間,截止15時,監測總數7998只,直接打破了2023年創下的7561只的記錄。下午3時至4時,又有2832只蜂鷹飛過了老鐵山。

一直到下午5點,天空中才安靜了下來。監測員經過認真統計,當日監測猛禽總數最終定格在11175只,刷新了中國內地單日猛禽監測數量記錄。其中絕大部分是鳳頭蜂鷹,有10870只,也刷新了該物種在國內的單日遷徙數最大值。

“太多了,計數器都按壞了”,猛禽監測員劉丹萌說。

“能一次性見到這麼多猛禽遷徙,此生無憾”,監測員程銘這樣感嘆。

“太、太、太激動了,這個數量我能吹噓好幾年了”,首次參加老鐵山猛禽監測的監測員說道。

“見證萬猛日,老鐵山沒白來”,第二年來老鐵山監測退休人員廖東煒、陸晨夫妻倆這樣說。

“老鐵山,不負期待,萬猛日終於出現”,保護區資深監測人員王小平如此說。

“能親身體驗萬猛日,太開心了”,保護區科研人員馮曙光和唐連友也非常的高興。

國內首個“萬猛日”令大家激動、興奮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復,給監測員們留下了此生難忘的回憶。

專家表示,猛禽作爲鳥類中的頂級捕食者,處於食物鏈的頂端,對環境變化高度敏感,通過開展猛禽監測的形式瞭解猛禽種羣數量變化,對於衡量一個地區的生態環境狀況具有重要意義。 (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 徐譚 陳雪)

欄目主編:秦紅 文字編輯:盧曉川

來源:作者:光明日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