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幾萬元只剩472元!廣東一爸爸悔哭:希望引起重視
如何讓小孩放下手機
別沉迷遊戲
是許多家長頭疼的問題更可怕的是
有些孩子還會往遊戲裡“氪金”
深圳的何先生就愁壞了
自己的兒子小何正上初三
近三個月的時間裡
小何先後在遊戲裡
充值了近8萬塊錢
孩子充值遊戲近8萬塊錢充值後還刪掉轉賬記錄
何先生告訴記者,最近有家長在家長羣問他,他家兒子最近買了好多東西,他們平時到底給了孩子多少零花錢?
何先生覺得很奇怪,很少會給兒子大額零花錢。但等他和妻子查了賬單之後,兩人卻傻了眼,原本有10幾萬的餘額現在只剩下400多塊錢。
何先生稱,他後來去銀行查詢後,工作人員告訴了他錢的去向。原來,這些錢多數被孩子拿來給遊戲充值了。
平時孩子如果要吃飯、用錢,他們都是直接把手機給孩子,用完再收回來,孩子在充值後,將轉賬記錄刪掉,何先生這纔沒有發現。
在向兒子詢問過後,何先生的兒子才承認自己從今年6月底7月初開始,在自己玩的兩款遊戲“王者榮耀”和“原神”裡多次進行了充值。
他同時還轉了一部分錢給自己的同學,讓同學幫忙代充遊戲和買衣服。此外,何先生的兒子還找了一家小賣部的老闆以支付一定手續費的方式換取現金,然後託人買了一部手機,總共花了8萬多塊錢。
小何說,第一次給遊戲充錢是爲了買一個皮膚,跟其他同學攀比。最多的一次一天至少充了3000-4000元,也是用來買遊戲的皮膚和角色。對於現在這種局面,他也挺後悔的。
能退嗎?已向相關遊戲平臺提出返還充值款
小何說,他還偷偷用了媽媽的身份證號在遊戲上進行了實名制,目前,“王者榮耀”的賬號已經被後臺鎖定不能登錄了。
而小何託人買的手機,已經交由學校老師保管,老師也協助何先生和妻子聯繫相關遊戲平臺客服提交材料,要求返還消費金額,目前還在等待平臺審覈中。
何先生說,這10幾萬是他們平時家庭開銷的錢,現在只剩下472塊,他們後面的開支已經沒有錢了。同時,何先生也希望通過自己的經歷,引起更多家長的重視,正確引導孩子健康上網。
爲什麼總有未成年人無序充值的事發生?
北京互聯網法院副院長趙瑞罡透露:2023年,該院受理涉未成年人民事案件189件,而2024年1—5月已受理245件。涉未成年人的案件中,充值打賞類已成爲第一大類,佔比超過68%。在這些案件中,涉案未成年人最小的僅有4歲,涉案金額最高的爲310萬元。
更可怕的是,充值打賞類的場景正變得越來越多,除了常規的買遊戲道具,還有線上拆卡直播間、遊戲皮膚“開盲盒”、遊戲金幣“充值膨脹”等,讓孩子們面臨種種誘惑。
互聯網公司的責任
北京互聯網法院在實際審理過程中發現,一些互聯網公司的未成年人實名認證系統流於形式、未成年人模式形同虛設,這是導致未成年人沉迷網絡的誘因之一。在此類案件中,互聯網公司往往被判定承擔主要責任。在北京互聯網法院,有86%經過判決結案的涉未成年人充值打賞類案件,審判結果爲互聯網公司退款。
家長的責任
此外,這類案件的判決書經常會提到“家長未能妥善保管好自己的電子設備、銀行賬戶信息,在未成年人使用銀行卡數次進行大額充值的情況下,仍然未能及時發現並制止該充值行爲”。法官會通過這些行爲認定家長存在過錯。
北京互聯網法院少年法庭法官助理毛春聯表示,大部分涉案的未成年人來自普通家庭,家長比較缺乏法律知識,文化水平也不高。毛春聯在調節類似案件時解釋這件事中家長也有責任,但家長聽不進去,認爲互聯網公司應該負全責,直到收到判決書後才接受現實。
家長的監護缺位
孩子淡薄的金錢觀念
未成年人接觸互聯網場景增多
乃至互聯網公司
形同虛設的未成年人模式
共同促成了此類案件數量飆升
退費有標準各方責任這樣劃分
今年5月28日,中國互聯網協會發布《未成年人網絡遊戲服務消費管理要求(徵求意見稿)》團體標準。
針對廣受關注的未成年人遊戲退費問題,該標準明確:網絡遊戲服務提供者、監護人等過錯方應當根據各自過錯情況分別承擔相應的責任,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由此所受到的經濟損失,各方都有過錯的,監護人、網絡遊戲服務提供者應承擔各自責任。
該標準例舉了更具可操作性的具體情形——
例如,監護人幫助未成年人繞過防沉迷限制的情形包括但不限於:監護人提供本人或其他成年人的身份信息用於實名認證、提供已完成實名認證的本人或其他成年人的賬號、幫助未成年人通過人臉識別等身份覈驗機制。
監護人未充分履行監護人責任等過錯情形包括但不限於:監護人明知或應知未成年人存在繞過防沉迷限制而未採取有效監護措施,導致未成年人超額充值的,如未成年人使用爺爺奶奶等近親屬或其他成年人身份信息用於實名認證、未成年人通過網絡租售平臺租賃或購買遊戲賬號、未成年人與其他成年人共享遊戲賬號等;監護人未妥善管理本人銀行卡、支付賬戶、支付密碼等信息的。
以上兩種情形下,建議監護人按照過錯承擔30%-70%的責任,若是重複出現多次或多種過錯行爲,或存在其他嚴重情節,如故意幫助繞過人臉識別等覈驗手段、因同一未成年人重複消費或同一家庭多個未成年人消費而多次申請退款、長時間怠於履行監護責任和注意義務(如所涉消費距申請時長超過一年等)等情況,監護人可能需要承擔全部責任。
如果各方依然無法達成和解,可向中國互聯網協會調解工作委員會尋求幫助,或向法院提起訴訟。團體標準的出臺是爲了保障各方的合法權益,那些試圖鑽空子、冒用未成年人名義發起退費或訴訟的人士,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希望這些類似案件能引起更多家長的重視正確引導孩子健康上網
也希望各個互聯網公司
守住未成年人防沉迷的“護城河”
關於未成年人網絡無序充值
你怎麼看?
你認爲有什麼更有效的解決方法?
有更多精彩視頻和直播!
來源:第一現場、經濟觀察報、中國互聯網協會
編輯:郭強仔
責編:謝超賢
監審:邱珊